山東菏澤市烈士陵園,蒼松翠柏掩映,莊嚴肅穆。陵園英雄廣場中央,鐫刻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紀念碑巍然矗立。
1938年底至1939年初,八路軍115師挺進菏澤,隨后開辟了湖西、魯西南、運西抗日根據地。這里曾進行過潘溪渡戰(zhàn)役、鄆城戰(zhàn)役等多場重要戰(zhàn)役,25224名英烈長眠于此。
近日,記者來到菏澤市,致敬革命先烈,重溫崢嶸歲月,記錄新時代魯西南高質量發(fā)展的動人新篇。
推開一扇刻滿英烈名字的大門
位于烈士陵園內的菏澤市抗日紀念館,將魯西南英雄兒女的名字深深刻在銅門之上。他們,或是菏澤祖籍,或是犧牲在這片熱土。每個名字背后,都有一段不屈不撓、英勇無畏的抗戰(zhàn)故事。推開這扇英雄之門,仿佛穿越回那段壯烈歲月。
“王廠血戰(zhàn)中,面對敵人十倍的火力,戰(zhàn)士們不曾退縮。”“紅領巾講解員”李佳碩手持麥克風,正在館內講解。
李佳碩是菏澤市牡丹區(qū)實驗小學四年級學生。今年初,菏澤市抗日紀念館與牡丹區(qū)實驗小學一同選拔“紅領巾講解員”,李佳碩第一時間報了名,“菏澤是革命老區(qū),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我想講好家門口的紅色故事?!?/p>
紀念館組織培訓,為報名的孩子們詳細講解每一件文物的來歷、每一場戰(zhàn)斗的經過,還邀請抗戰(zhàn)老兵李長生給孩子們講述抗戰(zhàn)故事,分享革命經歷。
“爺爺,上戰(zhàn)場您害怕過嗎?”李佳碩拋出心底的疑惑。
“上戰(zhàn)場,保家衛(wèi)國,咱就不能害怕!”李長生說,“當時只有一個信念,上陣殺敵,決不退縮。”
李長生出生在菏澤。1943年5月,目睹日軍滔天罪行的李長生投身革命,先是在八路軍的地下炸彈廠工作,淮海戰(zhàn)役后被編入第四野戰(zhàn)軍并隨部隊南下。
“您還記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戰(zhàn)斗嗎?”交流中,李佳碩追問。
1943年秋,日本侵略者對菏澤的根據地進行大規(guī)?!皰呤帯?,意圖摧毀炸彈廠。李長生和戰(zhàn)友們擔負起保衛(wèi)炸彈廠、誘敵離開的重任。“為了引開敵人,我拉開手榴彈,朝敵人扔過去。面對日軍掃射,我沒有退縮,別在我腰部的搪瓷碗被日軍的子彈打了一個洞?!崩铋L生回憶,最終他和戰(zhàn)友們一起,引開敵人并成功脫險,保住了炸彈廠,打了一場漂亮仗。
聽著老兵的故事,李佳碩熱淚盈眶?!袄顮敔?,您放心,我一定會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崩罴汛T拍了拍胸脯,“我還要當好講解員,把菏澤的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翻開一部可歌可泣的紅色村史
從菏澤市向南驅車約40公里,到達曹縣“紅三村抗日聯防遺址”,在這里,記者見到了74歲的老人劉全義。說起抗戰(zhàn)歷史,劉全義向記者遞來一本名為《紅三村》的書。
“紅三村”是魯西南抗日根據地的大本營,日軍在地圖上用鉛筆將劉崗、伊莊、曹樓3個村莊圈住,在中間寫了一個大大的“赤”字??谷諔?zhàn)爭時期,八路軍和村民曾在這里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日偽軍的“掃蕩”,3個村莊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紅三村”。
1940年底至1941年初,中共地方武裝共計200余人與3個村的5000余名村民一起,堅持地道戰(zhàn)和游擊戰(zhàn),與9000余名日偽軍展開了幾十次戰(zhàn)斗。
年輕時,劉全義曾是村里的村醫(yī),他常常利用出診機會,向村民們了解抗戰(zhàn)時期的歷史故事。每每聽到一個未曾聽過的事跡,他便將其整理出來。久而久之,鄉(xiāng)親們都知道,“紅三村”里有個愛聽故事的劉全義。
幾年前,他和劉憲忠、劉金玉兩位老人一起走訪了村里許多參加過“紅三村”保衛(wèi)戰(zhàn)的村民,手寫一部30萬字的《紅三村》,記錄了那段壯烈的歷史。
“大水牢慘案”是《紅三村》中最慘烈的一筆。
1943年重陽節(jié)前后,日軍包圍了劉崗及附近幾個村莊,把千余名群眾驅趕到劉崗東門外的場院上。八路軍冀魯豫五分區(qū)根據地供給部保管股股長秦興體,因保護物資進行搬運,未能及時撤離,也夾在群眾中間。為了找到誰是共產黨,日軍殺害了多名群眾,他們把群眾趕到村里的大水塘里。四周架起機槍,水塘變成了水牢。眼看一場大屠殺就要開始,秦興體站起,高聲說道:“我就是八路軍!他們都是老百姓?!彼叱鏊?,昂首挺立。日軍把秦興體綁起來,用盡酷刑。秦興體始終不屈,直到犧牲?!按笏螒K案”中,日軍共殘殺八路軍干部和無辜群眾120多人。
如今的“大水牢慘案”遺址,矗立著一座紀念碑,銘記這里曾為抗戰(zhàn)作出過的巨大犧牲。村民們走過這里,總會抬頭仰望,也會聚在這里,講起當年的往事,“紅三村”的抗戰(zhàn)故事就這樣一代代流傳。
“歷史不會忘記,我們同樣不會忘記?!眲⑷x主動承擔起義務講解員工作,向來“紅三村”參觀學習的人們宣講著紅色故事。年過古稀的他依然語氣鏗鏘、滔滔不絕,“要讓‘紅三村’的故事走出去,讓更多人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p>
展開一幅高質量發(fā)展的畫卷
八十余載光陰流轉,硝煙早已散去。今日的魯西南熱土,正賡續(xù)紅色基因,展開新時代高質量發(fā)展的新畫卷。
這幾年,你或許在各個短視頻平臺刷到過菏澤。擁有深厚紅色歷史的菏澤,成了互聯網上的“新網紅”。
在菏澤采訪期間,不少年輕人告訴記者,他們正在依托電商直播等新業(yè)態(tài),尋找機遇,實現夢想,造福家鄉(xiāng)。
菏澤的電商直播流量密碼,來自“一花一服”。
年初,電視劇《國色芳華》的熱播,又為菏澤牡丹增添了新熱度?!?,4,3,2,1!彩繪牡丹上鏈接!”在線上直播平臺,盆栽牡丹銷往全國各地,不少商家推出電視劇同款“瓊臺玉露”等產品,吸引消費者。
“相比去年,今年銷量總體增長兩倍。每天都有人下單訂購牡丹,日銷上千盆。”26歲的菏澤花農趙鵬宇介紹,以往,菏澤牡丹購買人群多集中在35至60歲,現在新增了不少年輕消費者。
不僅是鮮花種植銷售,菏澤全面開發(fā)牡丹價值,根入藥、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實現從一朵花到一條產業(yè)鏈的美麗蝶變。
據統(tǒng)計,目前菏澤線上牡丹經營商戶達到1.2萬余家,網絡銷售份額超過市場銷售總額的60%。2024年,菏澤牡丹產業(yè)實現總產值130億元,已帶動就業(yè)50萬人。
豐富的產業(yè)形式,讓牡丹成了菏澤的“產業(yè)之花”“富民之花”。借力電商,則讓菏澤曹縣成了漢服企業(yè)的集聚地。
在曹縣的有愛云倉漢服基地,24歲的魯傳莽站在掛滿各式漢服的展廳,通過直播,向全球各地的漢服愛好者推介著曹縣漢服。
隨著“國潮風”興起,曹縣抓住機遇,漢服產業(yè)一路高歌猛進。在這座全國最大的漢服生產基地,已匯聚2750多家漢服企業(yè)、約1.5萬個網店、近10萬名漢服從業(yè)者。今年前5個月,漢服銷售額超45億元。
“從單一銷售到研發(fā)設計、生產加工、展播推廣全鏈條覆蓋,我們已成長為綜合型漢服企業(yè)?!辈芸h有愛云倉漢服基地相關負責人李字雷說,曹縣在研發(fā)設計、原料供應、加工生產上形成的完善生態(tài),為數千家漢服商家提供發(fā)展助力。
憑借精湛工藝與創(chuàng)新設計,曹縣漢服遠銷3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
抗戰(zhàn)年代,菏澤的革命先烈寧死不屈,用熱血筑起豐碑。如今,菏澤兒女傳承紅色精神,抓住時代新機遇,借勢“流量密碼”,推進產業(yè)融合與文化創(chuàng)新,打造經濟“新引擎”,奏響了魯西南革命老區(qū)發(fā)展的時代強音。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1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