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由“三年周期指標+當年度指標”調整為“當年度指標+三年周期指標+五年周期指標”,權重分別為30%、50%、20%;將資本保值增值率指標由“當年度指標”調整為“當年度指標+三年周期指標+五年周期指標”,權重分別為30%、50%、20%……
在財政部近日印發(fā)的《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wěn)健投資 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yè)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國有保險公司的長周期考核迎來新機制,并要求國有商業(yè)保險公司提高資產負債管理水平,以強化資金與市場的良性互動,不斷提升國有險企經營管理能力。
業(yè)內人士表示,保險資金天然具備“長期性”“穩(wěn)定性”兩大屬性,其投資周期與資本市場中長期項目需求高度契合。此次《通知》是對《商業(yè)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財金〔2022〕72號)和《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wěn)健投資 加強國有商業(yè)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財金〔2023〕89號)的有益補充和完善,是“以時間換空間”,通過制度設計助力保險資金成為資本市場的“壓艙石”和“穩(wěn)定器”。
凈資產收益率考核增加五年周期指標
此次《通知》在凈資產收益率指標方面,在當年度指標、三年周期指標基礎上增加了五年周期指標,并將權重考核定為20%。
南開大學金融發(fā)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向記者表示,五年周期指標占20%權重,將提升管理層對長期回報的關注度,例如加大對新能源、芯片等高投入、長回報項目的配置;推動資本市場優(yōu)化長期項目估值體系,緩解“短視資本”對優(yōu)質企業(yè)的誤判;推動險資從“被動跟隨”轉向“主動引領”產業(yè)趨勢。
田利輝認為,考核權重的調整本質是“指揮棒”的重塑,未來險資配置將更注重“技術迭代周期”與“產業(yè)生命周期”的匹配度。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也向記者分析,增加“五年周期指標”可以促使保險公司選擇長周期盈利的標的,減少市場短期波動對績效的影響,增強保險資金的長期投資穩(wěn)定性,推動資本市場發(fā)展。
資本保值增值率增加三年及五年周期指標
在資本保值增值率指標方面,此次《通知》在“當年度指標”基礎上增加了三年周期指標和五年周期指標,并明確后兩者的考核權重設為50%、20%。
在王國軍看來,此舉可以引導保險公司注重長期價值創(chuàng)造,增強投資決策穩(wěn)健性,提升資金運用效率,支持實體經濟發(fā)展。王國軍說,長周期考核機制可以降低資本市場的短期波動,提高中長期資金占比。
“資本保值增值率考核周期的拉長,將削弱保險公司對短期賬面波動的敏感性,鼓勵其采用‘風險分散+資產久期匹配’的穩(wěn)健策略?!碧锢x告訴記者,這一變化將增強保險體系抗風險能力,同時推動資本市場形成“風險收益平衡”的定價機制,抑制“炒新炒小”現(xiàn)象。如此,長周期考核讓保險資金回歸“風險管理者”本源,而非“逐利者”。
注重穩(wěn)健經營 增強投資管理能力
《通知》要求國有商業(yè)保險公司提高資產負債管理水平,具體包括優(yōu)化資產配置、完善內部中長期考核機制、加強投資組合管理、完善投資決策程序和風險評估體系等等一系列舉措。
田利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考核強化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將促使險企更精準匹配資產久期與負債期限,例如通過長期債券、股權資產對沖壽險等長期負債風險。這不僅能降低利差損風險,還能推動險資參與企業(yè)ESG治理、綠色債券投資等,助力資本市場服務國家戰(zhàn)略。資產負債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保險業(yè)從“規(guī)模競爭”走向“質量競爭”的轉折點。
中國人壽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通知》的規(guī)定更加契合保險尤其是壽險的經營屬性。特別是從跨周期視角來看,《通知》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對國有商業(yè)保險公司的評價體系,降低短期經營波動對績效評價結果的影響,能夠更為客觀地評價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結果和風險水平,推動其長期穩(wěn)健經營和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也有業(yè)內人士表示,長周期考核機制的建立,將推動保險公司從“短跑沖刺”轉向“馬拉松耐力”,從而降低市場波動性。同時,保險資金的長期配置偏好將引導更多資金流向基礎設施、科技創(chuàng)新、綠色能源等長周期領域,推動資本市場從“投機驅動”向“價值驅動”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