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商洛市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集中示范活動側記
洛南劇團進行國家級非遺洛南靜板書展演
醫(yī)護人員給村民做免費體檢
農技專家在田間給村民講解馬鈴薯種植技術
本報記者 王江波
5月20日,初夏的秦嶺山麓中,當晨光漫過洛南縣保安鎮(zhèn)倉頡小鎮(zhèn)倉圣殿的檐角時,倉頡廣場上早已喧騰如沸。
文藝演出、體檢義診、科普宣傳、農技服務……這場惠及民生的“服務盛宴”——2025年商洛市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活動在此拉開帷幕。
活動現(xiàn)場,80個專業(yè)展位猶如知識長龍。來自市縣兩級的文化、農業(yè)農村、科技、司法、衛(wèi)健等多家單位的“三下鄉(xiāng)”工作者,設立咨詢臺和志愿服務展位,向群眾提供法律、金融、農技咨詢等惠農服務。
市農業(yè)農村局展臺前,一本《智慧農業(yè)手冊》被老農張建國翻得嘩嘩作響。當看到“水肥一體”章節(jié)時,他粗糙的指尖指著滴灌管道的插圖:“這個設備真的能省三成化肥?”身旁的農技專家立即湊上前,詳細給老張講解“水肥一體”的優(yōu)勢和不足。
“這些種植手冊一樣一本,我先給你裝起來,有啥不懂的可以在微信群里隨時咨詢。”農技專家邊說邊將一本本種植養(yǎng)殖手冊塞進張建國的手中。
“接到陌生電話要轉賬匯款的,千萬別信……”在市司法局展臺前,一張張反詐海報成了搶手貨,海報上“不輕信、不轉賬”的6個大字,將防騙意識深植人心。
在市中心醫(yī)院帳篷下,65歲的李秀蘭撩起碎花衣袖,護士將血壓測量設備裹緊她布滿老斑的手臂。“高壓148,低壓92,姨你平時要多走動。”說著一旁的醫(yī)生遞上分裝好的降壓藥。
“在家門口就能看病,不但給我免費檢查身體,還贈送了兩瓶降血壓的藥,太貼心了。”李秀蘭高興地說。
隔壁帳篷,市中醫(yī)醫(yī)院的醫(yī)生正用手指精準定位李強強的穴位。隨著手指的按壓,李強強緊皺的眉頭慢慢舒展開。“平時睡覺注意枕頭高度,盡量減少低頭工作的頻率。”邊說邊慢慢轉動李強強的脖頸。
“真的不疼了!”落枕兩天的李強強,在親自體驗了中醫(yī)按摩后,驚喜地說。
9時30分,“三下鄉(xiāng)”活動在舞蹈《洛南·倉頡頌》中拉開序幕,歌舞、戲曲、情景劇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節(jié)目,贏得在場觀眾陣陣掌聲,也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家鄉(xiāng)的變化、生活的美好。
“活動不僅有文藝表演、理論宣講,還有法律咨詢、種植養(yǎng)殖知識分享,受益很大。”保安鎮(zhèn)東灣村村民何深杰說。
臺上載歌載舞,臺下書畫義寫攤位前擠滿了人。來自市、縣兩級文聯(lián)的10多名書畫愛好者現(xiàn)場揮毫潑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書畫作品勾勒出對生活的美好祝愿。
“張老師,麻煩您幫我寫一個,我想回去把它掛在新房的客廳里。”
“牛老師,你畫的牡丹太漂亮了,能不能幫我也畫一幅?”
“書畫藝術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瑰寶,無論是老師們的書法作品還是繪畫作品,比印刷的可有感覺多了。”在群眾的一聲聲贊美中,書畫愛好者耐心地滿足著一個又一個群眾的心愿。
與此同時,商洛市文聯(lián)的書畫愛好者還走進保安中學開展“書畫進校園”培訓活動。師生們在一撇一捺、動靜結合中充分感受書畫藝術的獨特魅力,老師和學生拿到作品后愛不釋手。
午后,在廟底村供港蔬菜基地里,洛南縣農技中心高級農藝師楊黎宏蹲在田壟間,指尖搓開一團板結的泥土:“近期天氣干旱,馬鈴薯也正是開花結薯期,一定要給充足的水分,保持土壤濕潤。”說完,他捧起一掬泥土給村民展示,“你看這塊地的濕潤度就有點低,要抓緊時間澆水……”
身旁的農戶急忙在《馬鈴薯種植技術》手冊背面記下詳細的澆水量和澆水時間。
據(jù)統(tǒng)計,本次“三下鄉(xiāng)”活動共有市縣兩級67個部門參加,其中市發(fā)改委、市農業(yè)農村局等21個部門為洛南縣提供伊洛河防治、巧克力核桃仁加工、小流域綜合治理、農村集中供水等資助項目93個、預投資2.7億元,包括年度計劃外項目11個、總投資353.6萬元;現(xiàn)場贈送化肥、農具、藥品、書籍等物資價值20多萬元??h級15個單位共計為保安鎮(zhèn)扶持捐贈17個項目378.38萬元,其中捐贈物資及資金項目14個、價值75萬元。
正如倉圣社區(qū)村民何杰所說:“既送精神食糧,又解決實際困難,這樣的下鄉(xiāng)活動我們打心底里歡迎。”
夏日漸濃,滿載而歸的鄉(xiāng)親們頂著烈日仍在廣場熱議。農技咨詢群里新增的近百名成員,縣醫(yī)院建立的健康檔案正在錄入系統(tǒng),而保安中學教室里的墨香,早已氤氳在少年的夢想里。這場山鄉(xiāng)盛會,正以文化為筆,科技為墨,實實在在把溫暖送進群眾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