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速遞)楊利偉:中國空間站預留了艙段級國際合作資源
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馬帥莎)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普通人進駐中國空間站不是技術問題,主要看需求,此外,已有國家提出航天員聯(lián)合飛行申請,中國也在工程上預留了國際合作資源,小到試驗,大到艙段級合作,中國載人航天對不同國家和機構的大門是敞開的。
楊利偉表示,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在軌輪換是對空間站承載能力的驗證。中國空間站建成之后,會根據需求設計航天員的在軌駐留時間,目前是按照國際慣例,以半年為一個常態(tài)化駐留周期,后續(xù)根據工作、實驗需要,可能會延長在軌時間。
為保障航天員的長期在軌生活,楊利偉說,在飲食上,會根據航天員的個人口味、飛行時長調整食品種類,比如會運送航天員愛吃的、存放周期長的水果等。
針對未來普通人能否進駐空間站,楊利偉指出,它不是技術問題,主要看需求?!爸灰行枨螅Y源允許,這不是一個很長遠的問題?!?/p>
關于航天員選拔,楊利偉表示,會按照任務需求,間隔一定時間選拔一批航天員,目前正在考慮下一批航天員的選拔工作,不僅是為增加新鮮血液,也是為了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和年齡批次,實現良性循環(huán)以滿足任務需求。
他還指出,不同性質的航天員,培養(yǎng)時間也不同,比如駕駛員可能需要三年半左右的時間,載荷專家大概需要兩年半,要根據不同性質的工作需求,制定相應的培訓大綱。
楊利偉說,中國空間站在設計之初就對國際合作有所考慮,現在許多國家向中國提出了培養(yǎng)航天員、聯(lián)合飛行等申請。中國也在工程上預留了國際合作資源,小到試驗,大到艙段級合作,預留了交會對接口,以服務將來的國際合作。
“我們國家搞載人航天,對不同國家以及不同機構的大門是敞開的?!睏罾麄フf,中國已經與外國公司開展了一批空間科學實驗合作項目,將來還會有其他實驗合作,甚至也會有國外航天員一起飛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