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9月17日電 (記者 張素)50年前的今天,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成功協(xié)作,完成了人工全合成結晶牛胰島素。17日,當年曾參與合成工作的部分科學家重聚在上海。
中國郵政當日發(fā)行《人工全合成結晶牛胰島素五十周年》紀念郵票。該紀念郵票1套1枚,面值為1.20元人民幣。郵票整體設計體現(xiàn)出科學的嚴謹性,主體圖案為顯微鏡下的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結晶,背景為胰島素分子的一級結構圖、實驗用具和發(fā)表的論文首頁。畫面簡潔樸素,直觀地展現(xiàn)了這一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
“紀念人工全合成結晶牛胰島素50周年展”于16日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展出。當見到展廳里的分液漏斗、三頸反應瓶、蒸餾裝置等展品時,已近耄耋之年的科學家紛紛驚呼“太熟悉了”。年近八旬的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退休教授葉蘊華還從泛黃的合影上找到自己,并翻拍留念。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撰文指出,這段歷史是新中國科技發(fā)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也是中國科技界與“祖國同行、與科學共進”的最好注腳,飽含了中國科學家濃濃的家國情懷,體現(xiàn)了他們無私奉獻、嚴謹求實、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和艱苦奮斗、追求卓越、敢為人先的民族氣概。
人工全合成結晶牛胰島素,自1958年12月正式立項至1965年9月科學家觀察到胰島素結晶,歷時近7年。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與天然胰島素分子相同化學結構并具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質,標志著人類在揭示生命本質的征途上實現(xiàn)了里程碑式的飛躍。這一原創(chuàng)性工作被譽為“前沿研究的典范”,曾獲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