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我們發(fā)行的量化投資類陽光私募產品,也被列入配資信托清理范疇。”一位私募基金負責人陳剛(化名)唏噓說。
上周五股市收盤后,券商突然關閉了陳剛所在私募基金旗下兩個量化投資類信托產品的交易端口股票買入權限。當晚他又收到信托通知——券商準備在9月25日收盤后徹底清除涉嫌場外配資等違規(guī)行為的外部信息交易端口,他們必須做好產品提前清盤的最壞打算。
陳剛頗為納悶,他們所發(fā)行的兩款信托產品募資用途,并不是將資金拆借配資資金批發(fā)商用于場外配資,而是交給基金管理團隊按照多種量化投資策略進行杠桿投資。但卻被列入配資信托清理范疇。
“盡管私募基金是通過信托公司端口下達股市交易指令,但券商認為,私募基金其實作為投資顧問在直接執(zhí)行投資指令,理應列入清理范疇。”一家信托公司人士直言。
在他看來,當前不同券商對證監(jiān)會《關于繼續(xù)做好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yè)務活動的通知》(下稱通知)的執(zhí)行力度并不一致。部分券商的理解是,只要信托產品賬戶存在二級分倉、非實名子賬戶,或由劣后份額出資方直接參與信托產品投資決策等行為,都需要被清理。
這意味著,這些券商現(xiàn)在不僅僅開始清理傘型信托、連單一分層式證券投資類資金信托、單一結構化陽光私募信托產品都不放過。
信托公司給出的一個解決方案,私募基金應盡早將信托產品交易端口移植到券商PB系統(tǒng)。但這意味著私募基金的量化投資等交易策略必須做出很大的犧牲,甚至不得不大幅調低產品預期收益。
“我們躺著中槍了”,陳剛無奈表示。
陽光私募產品意外“躺著中槍”
在陳剛看來,不少私募基金在發(fā)行量化投資類陽光私募信托產品募資時,或多或少帶有杠桿投資的性質。
具體而言,這些私募基金作為劣后方提供一定比例保證金,并引入劣后/優(yōu)先份額的產品結構,再由信托公司發(fā)行相應的單一結構化信托產品完成優(yōu)先份額的募資,資金主要用途是交給基金管理團隊按照多種量化投資策略進行杠桿投資,實現(xiàn)更高的投資回報。
他承認,隨著配資產業(yè)的火熱,部分配資機構也玩起類似的杠桿投資游戲——他們先向投資者承諾13%-14%年化收益先開展線下募資,以此作為劣后出資保證金,再通過信托公司發(fā)行傘型信托募資,交給配資機構旗下交易團隊開展高杠桿自營交易。
“但兩者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我們所發(fā)行的量化投資類信托產品盡管存在杠桿投資目的,但不應列入配資信托范疇。”陳剛認為。
然而,隨著《通知》的出臺,不少券商仍然將兩者均列入清理范疇。
上述信托公司人士透露,他們曾與券商討論過《通知》出臺后的配資信托清理范疇,對方明確表示,按照他們對《通知》明確信托產品賬戶清理范疇的理解,只要信托產品賬戶存在二級分倉、非實名子賬戶,或由劣后份額出資方直接參與信托產品投資決策等行為,都需要被清理。
這意味著,券商清理配資信托的范疇相應地擴大了,原先只是清理傘形信托,現(xiàn)在連單一分層式證券投資類資金信托、單一結構化陽光私募信托產品(包括基于結構化架構進行杠桿融資的量化投資類信托產品)都可能納入清理范疇。
陳剛表示,后來他得知,其兩款信托產品之所以面臨清理,主要原因是券商發(fā)現(xiàn)其存在二級分倉行為。
“但是,我們所發(fā)行的兩款信托產品,此前已經在相關部門通過備案,相關操作理應算是合規(guī)的。”陳剛表示。直到周一下午,他依然在與信托公司溝通,解釋這兩款信托產品設立兩級分倉的原因——讓不同量化投資策略在不同賬戶進行交易操作,某種程度能更快地了解各個量化投資策略的投資效果,提高交易策略調整效率。
此舉收效并不大。信托公司依然要求陳剛在9月25日前做好產品提前清盤的準備。這意味著,陳剛必須在4天內說服信托產品絕大多數(shù)優(yōu)先份額投資者接受產品提前清盤的決定。
“部分投資者已經投了反對票。”陳剛表示,究其原因,不少投資者對量化投資類信托產品在股市調整期間的業(yè)績表現(xiàn)相當滿意。
為此,他多次向信托公司提出能否推遲產品清盤時間,但信托公司答復,是券商堅持要按照相關部門原定的時間表完成配資信托的清理。
“最后,信托公司給出兩個折衷方案,要么等待配資信托清理完畢,券商會向相關部門申報新的、滿足合規(guī)操作要求的外部端口接入資料,到時信托公司可以協(xié)助私募基金盡早調整產品交易端口的接入;要么干脆將信托產品交易端口轉入券商的PB系統(tǒng),如此可以規(guī)避清理問題。”
陳剛表示,但他發(fā)現(xiàn),無論選擇任何一種方式,自己的私募基金都要在投資策略執(zhí)行與收益預期方面做出不小的犧牲。
轉投券商PB系統(tǒng)的“新煩惱”
陳剛透露,上周末,他所在的私募基金已經開始考慮將這兩款量化投資類信托產品交易端口轉向券商PB系統(tǒng),盡快讓信托產品恢復正常投資流程。
所謂PB系統(tǒng),概括而言,就是券商設立的私募基金綜合托管業(yè)務,即券商向私募基金提供產品設計、份額登記、凈值計算、交易經紀、清算、資產托管等一攬子服務。
但陳剛很快發(fā)現(xiàn),量化投資類信托產品一旦將交易端口移植到PB系統(tǒng),必須做出不小的犧牲。
首先,不少券商PB系統(tǒng)還無法支持私募基金執(zhí)行相對復雜的量化投資策略交易,導致私募基金不得不舍棄很多量化交易策略,令信托產品預期收益面臨縮水窘境。
其次,即便私募基金將信托產品交易端口接入券商PB系統(tǒng),券商仍需要對信托產品涉及的二級分倉、虛擬子賬戶進行排查清理,其結果是私募基金不得不將原先分散在信托產品不同子賬戶的各類量化投資交易策略,集中到一個賬戶操作,由此大幅抬高私募基金投資策略的交易操作難度。
“現(xiàn)在,我們打算盡可能說服投資者,先等待券商重新獲得外部交易端口接入資格,再考慮調整信托產品交易端口。”陳剛表示,但這意味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款信托產品即使處于存續(xù)期,也無法參與量化投資交易實現(xiàn)投資回報,令投資者面臨一定的收益損失。
所幸的是,個別券商已打算在10月份開始申請新的外部端口接入資格,但何時獲批,仍是未知數(shù)。
陳剛坦言,自己最樂觀的愿望,是第三方信息系統(tǒng)能夠順利被納入券商新的外部端口接入范疇,如此私募基金能最大限度緩解交易端口調整對各類量化投資策略的沖擊,確保產品收益預期不會出現(xiàn)大幅滑坡。
“現(xiàn)在,我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安撫投資者的不滿情緒。“他直言。
“這也許是少數(shù)券商基于加強風控的需要,對所有涉嫌配資的信托產品采取一刀切式的理清,但這并不代表所有券商都對這類陽光信托產品開始清理。”一家券商人士分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