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19歲的榆林姑娘楊倩來說,昨天是她人生中一個難忘的日子。在成都市乒乓球學校,楊倩以近乎完美的表現將第九屆全國殘運會暨第六屆特奧會女子TT10級乒乓球金牌收入囊中。在站上領獎臺的那一刻,楊倩的眼中閃動著淚光。這個歷經人生磨難的姑娘再次戰(zhàn)勝了對手和自己,實現了人生又一次自我超越。
她的人生因乒乓球而變
“我也要拿奧運金牌,
當乒乓球賽場上的‘維納斯’”
楊倩出生在榆林清澗縣玉家河鄉(xiāng),因為先天左手殘疾,她的人生軌跡就此被改寫。雖然在運動方面早早表現出天賦,但失去了左手的小楊倩卻無法和同齡孩子一起在運動場上奔跑。心理的自卑使她將自己包裹起來,每天的大部分時間她都在昏暗的房間里呆坐沉默。
偶爾走到戶外,楊倩總是用羨慕的眼光看著其他孩子在乒乓球臺愉快玩耍。她也想打乒乓球,但家里根本無力負擔她參加正規(guī)訓練的費用。在省殘聯工作人員何毅的推薦下,楊倩被送到了陜西省殘疾人乒乓球隊教練郭西京門下,郭教練一眼就相中了這個看上去瘦小,但眼神中卻充滿靈氣的小姑娘。
很快,楊倩就在乒乓球臺上展現出她的天賦。在訓練場上,她總是最努力、流汗最多的那一個,為了掌握有威力的發(fā)球,她斷臂的地方都磨出了水泡,可她從來不叫累,不喊疼。天賦加勤奮成就了楊倩,乒乓球也給了她豐厚的回報。從11歲起,楊倩就開始征戰(zhàn)國內外各項大賽。全國殘運會、亞洲殘運會、世界錦標賽、殘奧會……一路走來,楊倩共獲得了30余枚獎牌。2012年倫敦殘奧會,年僅16歲的楊倩一舉奪得TT6-10級團體金牌和女子TT10級單打銀牌。在單打決賽中,楊倩遺憾地輸給被譽為“維納斯”的波蘭名將納塔莉亞·帕蒂卡。雖然與金牌擦肩而過,但楊倩卻產生了一個新的念頭,“我也要奪取奧運金牌,我也要當乒乓球賽場上的‘維納斯’”。
她的人生因進取而美麗
“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一刻,
我就像做夢一樣”
如果說競技體育是人類向自身極限挑戰(zhàn)的典范,那么殘疾人競技體育就是典范中的典范。和無數敢于向命運搏斗的殘疾人運動員一樣,楊倩沒有因為肢體的殘疾就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是自尊、自強、自信、自立,不斷沖破孤獨和隔膜,從封閉走向開放。
自5歲投入郭西京教練門下之后,郭教練就像母親那樣呵護楊倩。在郭教練的安排下,楊倩在陜西銀河乒乓球學校上了小學。她以邊訓練邊學習的方式度過了小學和中學時代。隨后,她到陜西省城市經濟學校學習計算機應用。17歲,楊倩中專畢業(yè),她暗下決心,一定要上大學,通過學習知識書寫多彩的人生。
正當楊倩滿懷信心地準備高考時,命運又給她出了一道難題,父親患癌的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向她襲來。這讓正在全身心備戰(zhàn)高考的楊倩備受煎熬。除了照顧父親,她還要參加訓練和比賽。即使在如此困難的日子里,楊倩也沒有放棄學習。2015年全國統一高考,楊倩考了290分,對于體育特長生來說,這已經是個很好的成績了。
今年9月,楊倩收到了陜西師范大學體育系運動訓練專業(yè)的錄取通知書,她也因此成為陜西省首個通過全國統一高考考入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殘疾人運動員。“拿到錄取通知書的一刻,我就像做夢一樣,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碑敾貞浧鹉且豢?,楊倩還是一臉幸福。
對于這個屢創(chuàng)人生奇跡的姑娘,楊倩的老師、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球類教研室主任曹奔副教授十分感慨:“一個農村殘疾女孩,拿了殘奧會冠軍已經很不容易,還考上了大學,在許多人看來更是不可思議。挑戰(zhàn)命運,自強不息,楊倩就是最好的榜樣!”
記者 孫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