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推出了一大批PPP項目,但是,成功率并不高,社會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的積極性不是很高,興趣也不是很濃。很多情況下,相關方都在等待觀望。相反,國有資本對此卻表現出了濃厚興趣。顯然,這不是PPP的初衷。
當然,成功率不高,不代表沒有成功的案例。華夏基金與河北固安的合作,則可稱之為PPP項目推進中少有的成功案例。從2002年雙方牽手到現在,14年時間,固安縣的財政收入增長了近50倍,華夏幸福的資產規(guī)模也增加了10多倍,真正實現了“雙贏”。
那么,推動雙方合作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呢?以誠相待、市場意識、服務水平等毫無疑問是最基本的條件。但是,與產業(yè)相伴,則是PPP由“金蛋”變“金雞”的關鍵。如果離開產業(yè)談合作,PPP就極有可能成為一種短期行為,成為投資者與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而不是相互合作。華夏基金與河北固安的合作,就是建立在產業(yè)發(fā)展的基礎之上,通過產業(yè)發(fā)展,壯大地方實力,增加居民就業(yè),改善城市環(huán)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如果沒有產業(yè),無論是投資方還是政府,都沒有能力再合作下去。恰恰是,這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在目前各地推出的PPP項目中,很難看到,或者說合作的基礎條件很差。
也許有人會說,PPP項目的落腳點主要是公共設施,是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或為投資方提供固定收益的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從PPP的初衷來說,確實如此。問題的關鍵是,經過前些年大規(guī)模的城市建設,地方政府能夠用來吸引社會資本的公共設施項目基本沒有,政府所能提供的固定收益和購買服務等,也因為政府債務負擔過重以及政府信用方面的缺陷,難以得到社會資本充分的信任。自然,PPP項目的成功率也就較低了。
也正因為如此,華夏基金與河北固安以產業(yè)為基礎的合作,就給PPP探索出了一條新路,一條能夠創(chuàng)造可持續(xù)合作條件的新路。就投資方來說,從合作的第一天起,就不是打一槍、賺一筆就跑,而是長期扎根,謀求長遠發(fā)展。對政府而言,能夠吸引一個扎根本地的投資者,相關的政策資源、服務等,也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提供,而不需要擔心對方會跑路。因為,對方把產業(yè)基地都建在這里了,就不可能輕易言跑。自然,雙方的合作空間就會越來越大。
更重要的,以產業(yè)為基礎,能夠調動雙方的積極性,能夠不把合作當作一個“金蛋”,彼此都想從“金蛋”上多挖一塊,以達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結果,爭來爭去,就一個“蛋”那么大。相反,把“金蛋”變成“金雞”,縱然對方多拿一點,雙方的利益也會水漲船高,越來越多。合作到一定程度,多拿的一方還會在愉快的合作中主動調整利益分配關系,以便于更好地加強合作。
所以,各地在推進PPP項目中,能否把思路調整一下,把單一的“引錢”思維轉化成產業(yè)發(fā)展思維,從“引錢”轉向引產業(yè)上,可能合作的空間會更大,合作成功的概率也更高。否則,只會讓雙方產生“防賊心理”,很難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合作。譚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