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件器物就是三星堆7號坑的鎮(zhèn)坑之寶龜背形網格狀青銅器,網友還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月光寶盒’,這件器物的外層是一層青銅材質,中間還有一塊非常漂亮的玉器,像這樣的器形以前從來沒有發(fā)現過?!彼拇ù髮W三星堆遺址考古隊隊長黎海超在活動現場為大家講解。在他和他的團隊看來,考古就是這樣讓人著迷。
1934年,川大考古的前身——華西協(xié)合大學的博物館團隊,在葛維漢先生的帶領下開啟三星堆歷史上的首次發(fā)掘,60年代,馮紀漢(音)等川大考古專業(yè)的開拓者在三星堆繼續(xù)奮斗,80年代川大的杰出教授賀威(音)先生仍然堅守在三星堆帶隊發(fā)掘,黎海超算起來是堅守在三星堆的第四代川大考古人。
歷經百年多學科交叉,科技考古已經成為中國新時代考古的關鍵詞?!按蠹以谛碌募漓肟由洗罱ㄆ鹦碌姆孔樱簿褪强脊欧脚?,為我們文物提供最好的保存環(huán)境,運用科技,考古人也擁有了千里眼、順風耳?!崩韬3f,“今天就來給大家揭秘三星堆的考古新發(fā)現,我們三星堆團隊利用X光技術對這件‘月光寶盒’進行研究,竟然發(fā)現了焊接技術的證據,在三千多年前古蜀先民居然能夠將不同的青銅構件焊接到一起,這實在是令人驚嘆。在這次發(fā)掘中,青銅神壇、青銅立人像國寶級的器物出土時受損十分嚴重,但是憑借這組最新的三維掃描和3D打印技術,我們能將修復完好的器物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來,讓大家早日看到這些文化瑰寶?!?/p>
今年5月,該團隊榮獲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如今,新一代年輕的考古人已經逐漸扛起了擔子。在實際的工作中,團隊成員有明確的分工,有的負責拍照,有的負責記錄。與這一群00后、95后一起工作,黎海超卻從未感受到“不靠譜”。因為無論年輕的考古隊員平日里有多活潑,當他們下到“坑”里時,都會以一名考古工作者的嚴謹來要求自己。
“發(fā)現龜背形網格狀器的第一眼,就來自我們隊里年輕的同學?!边@位有著“相當高的專業(yè)敏感性”的同學,在看到龜背形網格狀器的第一眼后,并沒有繼續(xù)清理發(fā)掘的動作,而是立刻停下,向經驗更為豐富的老師請示。在考古隊制定專門的發(fā)掘方案后,2022年6月14日,這件在整個中國青銅時代都屬首次出現的龜背形網格狀器,才成功從祭祀坑抬出,被轉運至文保中心繼續(xù)清理?!耙粋€專業(yè)的考古人,在清理出重要器物的時候,第一反應應該是停下來,而非挖下去?!奔幢氵@種專業(yè)性同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相悖,黎海超認為,考古隊的隊員并未有過任何不專業(yè)的表現。
談及青年寄語,黎海超說,“大家選擇一定要順應自己心意,要把熱愛跟自己職業(yè)選擇結合在一起。從人的長遠發(fā)展來講,只要選擇自己熱愛的事業(yè),堅持做下去,一定能在這個行業(yè)有所成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