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利茲10月11日電 (余穎、實習生王雪珊)11日下午,首屆SinoLEEDS華語寫作節(jié)計劃在利茲大學推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劉震云、梁鴻走進利茲大學,與近百名中文系師生展開了一場關(guān)于中國當代寫作的對話。此后兩位作家還將在曼斯斯特、紐卡斯爾、愛丁堡、牛津、倫敦出席多場文學交流活動。
作家劉震云、梁鴻與師生交流。人民網(wǎng)實習生 王雪珊攝
本次活動由查思東書坊與利茲大學利茲新漢語寫作中心合作舉辦,今年的主題是“從故事到書”,探索中文小說如何“出海”到達英語讀者手中的旅程。作為擅長描寫現(xiàn)實生活的中國著名作家,劉震云的多部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文?;顒由蟿⒄鹪茣痴劇兑蝗杖铩返膭?chuàng)作背景和靈感來源,并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和感悟以及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諸多精彩見解,盡顯劉震云式的智慧幽默。
劉震云特別強調(diào)文學對于傳承文化和探索人性的重要性,鼓勵中文系的同學們學習漢語,多讀好作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學、歷史傳統(tǒng),更好地探索跨文化交流。作家梁鴻在演講中以深刻的文學洞察力介紹了不同時期的中國當代作家的作品及其特點,她強調(diào)中國當代文學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以及其如何反映歷史和社會變遷。在現(xiàn)場,她還激情洋溢地朗讀了其作品《神圣家族》中的選段。讀著大屏幕上兩位作家作品的英文版,在場師生與兩位作家一起沉浸在講故事的藝術(shù)中,從中體會文學的博大精深。
翻譯家韓斌、普華杰與師生交流。人民網(wǎng)實習生 王雪珊攝
英國翻譯家韓斌(Nicky Harman)、翻譯家普華杰(James Trapp)向現(xiàn)場的師生介紹了多年的翻譯心得。韓斌表示,作為一名翻譯家,在翻譯中文作品時首先必須精通英語,這包括對英語的詞匯、語法、拼寫和語言表達有深入的理解。其次需要深入理解源文本,以確保準確理解作者的意圖、文學風格和文化背景。這也包括解決文本中的文化障礙和語言障礙。不僅如此,翻譯者還需要考慮英語讀者的文化和背景,以確保翻譯作品對他們有吸引力并易于理解。在某些情況下,翻譯者可能需要與原作者或編輯合作,以解釋或討論特定的翻譯決策?!胺g是一項復雜的工作,要求翻譯者具備語言技能、文學理解和跨文化溝通的能力,以便準確傳達源文本精髓。”
英國獨立出版社董事Sophie O'Neill、查思出版社李洋則向同學們詳細講解“從故事到書”的過程,這里不僅飽含作家、翻譯家的出色工作,后期還需要校對編輯、封面設(shè)計、出版準備、印刷發(fā)布、宣傳與銷售等多環(huán)節(jié)的付出。本次活動在利茲大學師生中引起強烈反響,多位同學表示,活動就像一扇窗口,為學習中國文化的同學提供了一個對中國文學更直接的認識,更是一次精彩的文學之旅,使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精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