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wǎng)站5月25日發(fā)表題為《中國海軍進步顯著,但仍沒有大功告成》的報道稱,中國已開始對該國海軍實施大規(guī)?,F(xiàn)代化擴軍計劃。該國積極實施軍隊建設項目,以及更多現(xiàn)代化潛艇、一艘航母、配備尖端探測設備的驅逐艦和大批遠程導彈的入役,正在改變亞洲的政治戰(zhàn)略格局。這些都已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但不甚明了的是,中國人的造艦方向及他們的工業(yè)能力能支撐他們走多遠。
以上就是近日舉行的討論中國海軍造船進展與挑戰(zhàn)的兩日會議的主題。這次會議由美國海軍軍事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主辦,與會者在幾個要點上達成普遍共識——中國海軍會持續(xù)壯大,列裝更有威力的裝備,但還沒有大功告成。
該學院研究中國海軍的一流專家、同時也是這次活動的組織者之一的安德魯·埃里克森在會后說:“這是很恰當?shù)谋硎觥?rdquo;
埃里克森說:“他們在熱火朝天地干,非常努力,也連連取得成績,不過這是一個復雜艱難的領域,要累積很多成績才能轉化成實際戰(zhàn)斗力的重大提升。他們絕不是沒有希望,他們在不斷進步,只是這是一條漫長崎嶇的路。”
這次會議的總體共識是,中國海軍當前打造艦隊的重點主要是進行針對水面艦艇的作戰(zhàn),證據(jù)是他們在建造大批驅逐艦、護衛(wèi)艦和潛艇,裝備各種反艦導彈,許多導彈的射程都遠遠超過美國海軍同類現(xiàn)役導彈。
埃里克森說:“不管是水面艦船還是潛艇似乎都強調針對水面艦艇的作戰(zhàn)。這不是說,他們不致力于在新方向上取得進步,但看上去成果不像我們容易看出來的那么多。”
報道認為,由于056型江島級輕型護衛(wèi)艦等性能更強大的艦船的建造,中國海軍的活動半徑顯然不斷擴大,這是許多與會者的共識。目前現(xiàn)役與在建的1500噸江島級輕型護衛(wèi)艦至少有20艘,它們在“近海”活動,這樣一來,大型艦隊就可以只負責中國所謂的“遠海”海域活動了。
報道稱,海軍上校詹姆斯·法內爾今年早些時候從太平洋艦隊情報主管的位置上退休,他對中國海軍今后15年的發(fā)展作出明確預判。與其他與會者一樣,他也指出中國的造艦能力會日益增強,模塊化建造力量持續(xù)提升,機器人技術與虛擬三維會在制造中得到應用,海軍會越來越偏好質量不斷提升的本土設計。他說:“今后15年中國海軍還會持續(xù)擴張。”近海積極防御、遠海行動與善意部署活動都會增加。中國海軍會更有能力安排突發(fā)調動,航母戰(zhàn)斗群會完成組建并投入部署,彈道導彈潛艇巡邏會增加。法內爾說,為此,中國海軍會新增99艘各類潛艇、4艘航母、102艘驅逐艦和護衛(wèi)艦、26艘輕型護衛(wèi)艦、73艘兩棲艦和111艘導彈艇。法內爾估計,到2030年中國海軍艦船總數(shù)將達415艘。
法內爾認為,水面戰(zhàn)斗力量的增長是中國海軍的關鍵優(yōu)勢,特別是新型驅逐艦“旅洋”III級052D型——“一個扭轉乾坤的角色”的裝備,還有“江凱”II級054A型護衛(wèi)艦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
法內爾在會后說:“旅洋III級驅逐艦裝備有垂直發(fā)射系統(tǒng)、‘鷹擊’-18(反艦巡航導彈)和主動式雷達系統(tǒng),雖然恐怕還不能與‘宙斯盾’相抗衡,不過對中國海軍來說已經(jīng)夠先進的了。我想他們很滿意,所以才擴大生產(chǎn)——這種艦船使他們能夠把掌控力拓展到第一島鏈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