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美國科學研究船“托馬斯”號
“敏感時機!美海軍船艦停泊高雄港”——16日午間臺灣島內(nèi)各大報刊、電視、網(wǎng)站紛紛報道這件“大事”,一些綠營媒體興奮地表示這是“敏感時刻為美軍在臺海演習做準備”,甚至“美軍支持蔡政府走向‘臺獨’的保證書”。但事件隨即發(fā)生戲劇性變化:臺軍方出面解釋說,這只是一艘退役的美軍“科研船”,今年“是第四次來了”,它的到訪不僅與美國“國防授權法”無關,也跟外傳美軍要在南海進行的軍事展示無關。
“為什么前幾次不炒作,第四次才搞那么熱鬧?”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金奕16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很明顯,這是蔡英文的選前動員”。而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執(zhí)行主任朱鋒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所謂科研船就是情報搜集船。無論如何美國接下來的舉動非常令人關注?!?/p>
16日,臺灣《自由時報》率先報道稱,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排水量達3250噸的科學研究船“托馬斯”號,目前??坑诟咝鄹?號碼頭,預計在本月18日晚間11時離開高雄前往澳大利亞。前臺灣海軍新江艦長呂禮詩在臉書上發(fā)帖稱,該艦下個目的地為澳大利亞弗里曼特爾港,如途中需要補給,也可南下至菲律賓,但卻選擇在高雄港停泊,“其象征意義值得觀察”。
呂禮詩稱,該艦具遙控水下載具及自主式水下載具,可測量鹽度、溫度、壓力和化學性質(zhì)等水文數(shù)據(jù)。這種“廣義的美艦”在此時來臺,有許多遐想空間。有報道稱美艦可能在下月于東亞一帶活動,而高雄港外海是臺軍時常演習的“反潛第六區(qū)”,平均水深約500米,最深處約1000米,假如美艦有意從臺海通過,“也可能在現(xiàn)有數(shù)據(jù)基礎上,進一步確認水下水文”。
他還補充說,該地同時也是1996年臺海導彈危機時,大陸其中一枚“東風15”導彈的落點,綜合這些因素,有很多意涵值得觀察。
這篇報道立即引起島內(nèi)輿論嘩然?!懊舾袝r機!美海軍科研船現(xiàn)正停泊高雄港”“曝光!美國海軍科研船停泊高雄港傳為軍演預做準備”“美方細致操作,增添模糊空間”……“高雄港來了稀客!美海軍科研船停泊高雄港,傳為軍演做準備”,綠營的臺灣三立電視臺16日稱,上一次美國派航母通過臺灣海峽還是在小布什任內(nèi),雖然只是科研船,雖然不是現(xiàn)役軍艦,雖然它這兩天停泊在高雄“格外低調(diào)”,但還是引人關注,“因為它的科研成果,美軍也可以拿來作參考,而它又游走在軍艦和民船的模糊地帶”。(蕭師言 郭媛丹 邢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