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笑望豐收
上世紀60年代末,我出生在皖北華佗故里譙城區(qū)的一個小村莊。上小學時,國家恢復了高考,我們附近村的一位35歲的農(nóng)民,竟然考上了大學本科,成為改革開放后我們那一片村莊的第一位大學生。當時人們都感到國家真的變了——以前是由政府部門或單位推薦上大學,農(nóng)民的孩子想都不敢想,如今恢復了高考,公平競爭,只要努力學習,農(nóng)民一樣可以上大學。過了一年,我村村民的親戚也考上了大學,他也是個農(nóng)民,這令鄉(xiāng)親們再次振奮。
最振奮的是我父親,他從那兩位大學生身上看到了希望,于是鼓勵我好好學習,將來也要考上大學。
1984年我考高中時,我們附近村莊里的一個應屆高中畢業(yè)生考上了重點大學本科。他沒有任何人事關系,父母都是地道的農(nóng)民,家里很窮,全憑自己的學習成績考上的。這使得大家再次確認,考大學非常公平,不用“走后門”。
我考上高中后,學習特別努力。當時我就想,別人憑自己的成績能考上大學,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也要努力爭取。
上完高中三年,我真的考上了大學,成了我們村考上的第一位大學生。我高興,父親更高興,處處以我考上了大學而自豪,常常說:我兒子考上大學后,我干活有使不完的勁。
我們村里人也為我考上大學感到驕傲和自豪。以前,他們見了我都叫我的名字,自從我考上大學后,大部分村民見了我都叫“大學生”,漸漸地,“大學生”在我們村竟成了我的另一個名字,可見當時村里出了個大學生,影響有多么大。
我考上大學后,進一步改變了村里人的思想觀念,對孩子的教育也重視起來。慢慢地,我們村上大學的孩子就多了,到如今,受過高等教育的有近百名。我的兩個侄子,他們從小受我的影響,學習特別刻苦,不僅考上了大學本科,還考上了研究生,遠遠超過了我。
回過頭來想想,我和村里的其他孩子能夠順利考上大學,然后走上工作崗位,為社會做貢獻,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主要是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趕上了國家恢復高考的好政策,從而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所以,我經(jīng)常慶幸自己生正逢時,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
(作者為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12月01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