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特殊教育學??缭绞睫k學之路紀實

通訊員 黨紅妮
初夏季節(jié),走進丹南新區(qū),高端大氣、生機勃勃、現代化的商洛市特殊教育學校映入眼簾:操場上,一群群學生在操場上快樂的玩耍;舞蹈教室里,一組組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寫著、畫著;課堂里,一個個老師正用各種肢體語言和學生交流……
商洛作為全國貧困地區(qū)之一,有殘疾人16.7萬人,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因貧致殘,因殘更貧的情況屢見不鮮。能否讓先天有殘障的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樣,享受同一片藍天,作為商洛市唯一一所九年制特殊教育學校的發(fā)展,一直牽掛著歷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心。
1992年創(chuàng)建,2009年獨立辦學,2012年遷入現代化校園……在各級政府領導的關愛下,商洛市特殊教育學校歷經20多年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一條“規(guī)范學校——特色學校——品牌學校”的跨越式辦學之路,創(chuàng)造出無聲世界的教育精彩,多次獲得陜西省中小學德育先進集體和“省級示范特教學校”“助殘先進集體”“特殊藝術人才培養(yǎng)定點學校”“聾人籃球訓練基地”“殘疾人文化示范基地”以及市“標桿黨支部”等28項榮譽。
高起點辦特教 為了每一個殘障孩子
商洛市特殊教育學校始建于1992年,原名商洛市聾啞學校,后更改為現名。2010年,市政府斥資4000萬元在丹南新區(qū)新建了占地20畝,總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建設規(guī)模為32個教學的現代化校園。如今,商洛市特殊教育學校以其優(yōu)質的建設、壯美的雄姿矗立于丹江南岸,為學??缭绞桨l(fā)展吹響了號角。學校根據殘障孩子的需要,為每個教學班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并建有多功能廳、律動室、感統(tǒng)室、蒙氏教室、聽力檢測室、音樂教室、認知訓練與言語矯正室、全自動錄播教室、多感訓練室、殘疾人康復訓練室、心理咨詢室、電腦室、圖書室、儀器室、以及手工、繪畫、十字繡等多個專用教室,藏有圖書2萬余冊。學?,F有聽障8個班,智障6個班,在校學生125人,教職工54人。
辦學期間,省、市各級領導十分重視支持商洛特殊教育學校的發(fā)展,并多次視察學校工作;省、市多個單位、群體,多次為學校建設捐錢捐物,為殘障學生捐助生活用品、學習用品、醫(yī)療費。“每天看到這些殘障孩子在這么好的學校享受幸福和快樂,總給我們特教老師們無窮的動力。”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龍永賢說:“可以說,商洛市特殊教育學校發(fā)展的每一步,都是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共同關心、重視、支持的結果。”
以人為本 精心呵護殘疾孩子的夢想
“我們希望每個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為殘疾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是我們的辦學宗旨。”校長龍永賢介紹說,學校一直把特色教育當作一件大事,精心組建了一批愛崗敬業(yè)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他們用無私與奉獻,用愛與責任編織著殘障孩子的夢想。
學校堅持“至愛、孝敬、勤勞”的辦學理念,以“文化教育與職業(yè)教育并重,發(fā)展特色,打造品牌,讓每個孩子都能適應社會,學會做人”為教學目標,堅持手語與口語相結合及醫(yī)教結合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了一批批自食其力、自強不息的社會勞動者。
市特殊教育學校教育對象來自商洛六縣一區(qū)的聽障、智障孩子,學校均采用陪讀、走讀和寄宿的模式,讓這些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樣享受接受九年義務教育。這些孩子除個別走讀外,絕大部分均為寄宿學生,由于聽力和智力的殘缺,他們不能夠正常地與人交流與交往,不能完全照顧自己,他們在這里的生活、學習都需要老師的指導與幫助。面對殘障孩子,總是身兼數職:是老師,傳道受業(yè),教會學生做人;是媽媽,感情陪護,撫慰懵懂心靈;是醫(yī)生,望聞問切,守護病床前不離不棄……
-
本報訊 (陳肅靜)今年高考前后,鎮(zhèn)安中學學生用實際行動踐行文明離校的諾言,用自己的言行為學弟學妹們上好最后一節(jié)德育課。
高考前夕,鎮(zhèn)安中學組織2016屆高三學子舉行了“成人典禮畢業(yè)季 試走人生象征...
時間:06-17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