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網(wǎng)友“泡沫”:這個班的同學們太可愛了。
記者追訪:“戴部長,這個月給大家組織什么活動呀?”“我們還是先聽聽王總的意見吧!”聽到這里,你一定認為是某企業(yè)在開會。答案卻是NO!近日,武漢商貿職業(yè)學院2014工商企業(yè)管理中美合作班采用了一種新的班級管理模式,班上8人,其中6人是干部,且都是企業(yè)領導的稱呼,并試著將專業(yè)與實踐相結合。這在校內引來不少同學的熱議。
新生軍訓一結束,該班就定下了班干部??偨浝砭褪前嚅L,管理全班整體事務。18歲的戴欣娣擔任了營銷部部長,“其實我就相當于宣傳委員和文娛委員?!毙〈髡f。稱謂不一樣,工作本質也有了提升,比如現(xiàn)在初期得做企業(yè)宣傳,也就是在校內宣傳班級文化,隨著課程的深入,事務會越來越具體化。再比如財務部部長,類似于生活委員,主要負責班級日常開支,核算成本等。
投資部部長蔡奇辰來自十堰,無論在課堂上、班會上,還是校園里,同學們喊他蔡部長。有了這個頭銜之后,他覺得一是激勵自己學好專業(yè),二是激發(fā)了自己的責任心。小蔡曾在校園里考察,尋找一些可能投資運作的項目,準備以公司的形式來運作,雖然目前還沒成功,但他還在努力實踐中。
該校國際學院副院長周智勇告訴記者,為了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專業(yè),他想到了先從了解企業(yè)職位開始,于是班上出現(xiàn)了總經理、副總經理兼人力資源部部長、營銷部部長、綜合部部長、財務部部長、投資部部長。“把班上每個人的職務弄明白了,就知道你專業(yè)要學習的內容了?!?/p>
也有一些學生對該模式有些異議。該校大一學生劉溫雨直呼這些頭銜霸氣,但是又擔憂,這樣的管理模式會不會太社會化了。(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