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法重述這篇序言,但趙明老師在和孩子們一起從事科普劇的活動證明:“讓學生有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查資料、做服飾、做道具、排節(jié)目、編寫節(jié)目、討論腳本…難道這不是更好的、更有效的學習嗎?用枯燥、低效的作業(yè)填滿孩子們的時間,怎么能讓他們對學習感興趣呢?如何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呢?事實證明,‘課本劇進課堂’像磁鐵一樣吸住了孩子們的心,讓孩子們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無比的事情。”她還說,通過每次演出給孩子們頒獎(幾乎人人都能獲獎),孩子們從獲獎中得到了自信,這是最高的獎賞。而通過演出樹立的“這種自信心和敢于表現(xiàn)的心理素質(zhì),相信對他們終身有益。”
實踐證明,在校園里開展科普劇的演出,不僅僅有助于孩子們親近科學,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成為一種深受孩子們樂于接受的科普活動,從更深層次來看,它所貫穿的快樂科普、快樂學習的理念也沖擊了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這一點是特別值得引起高度重視的。
幾年前,我曾提出“科學好玩”的觀念,目的是破除人們對科學的神秘感,以尋求科普創(chuàng)作如何為大眾樂于接受的方式。“科學好玩”是基于這樣的事實:一是科學本身,即支配宇宙的自然規(guī)律,是充滿魅力的。其二,探索自然規(guī)律和揭示物質(zhì)世界的奧秘的過程,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過程是趣味無窮的,引人入勝的。其三,科學技術一旦與社會結合,科學技術應用于社會,為社會造福,這本身也是令人著迷的。
著名的物理學家嚴濟慈說:“怎么會有人覺得科學枯燥無味呢?還有什么東西比支顧宇宙的自然規(guī)律更引人入勝呢?自然規(guī)律的和諧與真實,使小說顯得多么空虛,神話顯得多么缺乏想象力??!”
居里夫人說:“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優(yōu)美之中,我所熱愛的科學,也不斷增加它嶄新的遠景。我認定科學本身就具有偉大的美。一位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不僅是一個技術人員,并且他是一個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話故事一般。這種魅力,就是使我終生能夠在實驗室里埋頭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這充分說明,不論科學家所從事的專業(yè)多么不同,但科學本身的魅力,自然界的無窮奧秘,都說明科學是有趣的,令人著迷的。正是這個原因,驅使他們樂此不疲,甚至不惜為之獻身。
科學普及在一定意義是還科學技術的本來面目,讓大眾真正覺得“科學好玩”,愿意和他親近。為此,科學傳播應當注重科學技術與人文科學的結合,科學與藝術的結合,美術攝影與科學普及的結合,包括科學文藝、科幻小說的提倡。
我以為“科學好玩”應看作是科學傳播的新觀念,它不僅是寫作技巧,而是一種全新的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追求新穎的創(chuàng)作思路。“科學好玩”的深遠意義在于激發(fā)孩子們對科學技術的濃厚興趣,唯有興趣才是他們叩開科學殿堂之門的鑰匙。因此,“科學好玩”的觀念要求科學傳播從單純的知識普及與通俗化,發(fā)展到包括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思想與方法的全方位的素質(zhì)訓練,它更加關注讀者的接受能力和欣賞習慣的變化,關注人的整體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因此,它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不斷地突破舊的傳統(tǒng),為科學傳播開拓了新思路。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在校園里開展科普劇的演出,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科學傳播的好形式,它不僅以實踐證明了“科學好玩”的觀念,而且為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是值得推而廣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