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政策終于啟動落實,然而,全國首本不動產產權證書近日頒發(fā)后,圍繞證書上“使用期限”的熱議一直沒有停止。一些人認為70年使用期滿后會讓“業(yè)主失去房屋所有權”,導致“全國業(yè)主變房客”的尷尬。
針對上述問題,國土資源部負責人此前公開表示,公眾對不動產登記問題存在一些誤解,新版不動產權證書上設置的“使用期限”,是指土地使用權和海域使用權的期限,不是房屋所有權期限。使用權有期限,所有權無期限,兩權分離。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人們關于上述問題的疑慮反映出公眾對用法治手段保障民生權利的新期待,如何正視并進一步做出讓群眾滿意的回應,是有關部門的責任。
1990年發(fā)布實施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guī)定,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居住用地70年。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法規(guī)并
沒有過多涉及“70年后怎么辦”的問題。20多年過去了,用法律手段解決好這個問題已經越來越迫切。
從目前已經實施的物權法和《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來看,雖然物權法規(guī)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xù)期,但并沒有明確續(xù)期“路線圖”?!白詣印笔欠褚馕吨盁o償”?這一問題涉及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這也是公眾對“使用期限”問題窮追不舍的重要原因。
開展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是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及貫徹落實物權法的重要舉措,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不動產權利人權利。面對房產、地產統(tǒng)一登記凸顯的商品房土地70年使用權問題,如何通過吸納社會各界的建議,依法明確土地“使用期限”及到期后的續(xù)期操作步驟,用具有法律效力的條文加以明確,是打消公眾疑慮、回應社會關切的體現。解決好這個問題,考驗著有關方面的智慧和勇氣。
據新華社電